定时巡检的黑科技四足机器狗、最远射程可达80米的安徽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续航可至100多公里的赋能峰度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近日,季节性用电需求下降,特高特高压输电线路及沿线换流站迎来年度检修。压巡为应对冬季可能到来的检保极端天气,众多“黑科技”产品走上电力保供前线赋能特高压巡检。障迎
站在高处眺望,黑科技皖南山区的安徽特高压输电线路沿着山脉的坡度此起彼伏。我国“西电东送”重要组成部分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古泉换流站,赋能峰度正在开展一年一度的特高检修。
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起自新疆准东昌吉换流站,压巡止于安徽宣城古泉换流站,检保途经新疆、障迎甘肃、黑科技宁夏、陕西、河南、安徽六省区,线路总长度约3300公里,输送容量1200万千瓦,今年外送电量已超500亿千瓦时。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只四足机器狗从“狗屋”出来,灵活地爬过楼梯,进入设备区域内开始工作,它时而倒退时而前进,根据周围环境不断变换着动作。
正在古泉换流站设备区域内作业的四足机器狗。新华社记者吴慧珺 摄
“机器狗搭载了摄像头及传感器,可对设备的局部放电、机械松动、气体泄漏等缺陷进行定位。”古泉换流站运维工作人员孙朝鹏告诉记者,机器狗每天会在固定时间外出作业并自动返回,实现了站房复杂场景的无人化广覆盖巡视。
在四面环山的池州市青阳县新河镇,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密集过境。一架白色的固定翼无人机沿着输电线路穿梭在山谷间开展巡检,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80公里的巡检任务。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资料图片)
“它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可获取线路重要部位的图片,实时回传至无人机规模化应用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识别线路外力破坏、山火等隐患并主动发出警报。”国网池州供电公司超特高压线路运检班技术员胡锦超对记者说,池州市处于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区域,多高山峻岭,人力巡检难度大,而无人机飞行速度快、续航里程远、巡检半径长,有力解决了特殊地理环境带来的电力巡检难题。
如果说固定翼无人机是“千里眼”,那特高压跨江铁塔上的安全智能监测系统集成箱便是“顺风耳”。
跨江铁塔竖立在江边,作业环境复杂,在安庆市望江县境内的±800千伏复奉线2668号跨江铁塔上,有一个连着太阳能光伏面板的金属箱,这个小小的金属箱有大用途。
“这是由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制的跨江输电塔架结构安全智能监测系统集成箱,在塔的关键部位安装有高精度传感器可在线‘听诊’,精准监测塔架结构状态。”国网安庆供电公司现场技术人员钟建伟告诉记者,收集来的数据结合算法可对塔架结构开展综合分析,如有异常将主动报警。
作为“电力高速公路”,特高压能够高效实现电能大范围输送。而特高压换流站储油量大、运行温度高,面临着复杂环境、极端天气和大负荷运转等多重考验。
在古泉换流站内,驻站消防员正调试着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其顶部搭载了消防栓接口,全身安装了多个摄像头。消防员在后台通过摄像头可以查看其周围的工作环境。
古泉换流站内,消防员正在调试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新华社记者吴慧珺 摄
“这台机器人能在零下20摄氏度至零上60摄氏度的温度区间作业,搭载的炮头最远射程可达80米,能辅助扑救高压换流变压器火灾。”现场消防员余聪告诉记者,换流站内还有高射程灭火炮、智能灭火集装箱等设备,有效提升了特高压换流站的消防能力。
据国网安徽电力设备管理部输电处负责人魏敏介绍,安徽作为“西电东送”的重要电力枢纽和保障华东能源安全的桥头堡,截至目前,国网安徽电力公司已完成安徽区域内13回特高压输电线路通道的年度综合检修工作,为迎峰度冬电网安全运行打下坚实基础。(吴慧珺)
苏峪口窑址出土的精细白瓷瓶、罐、炉。柴平平供图宁夏贺兰山与江西景德镇,一东一西,相距2000公里之远。然而,在贺兰山苏峪口沟内的一处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与景德镇湖田窑两宋时期的精细白瓷十分相似的瓷器 ...
新华社合肥电露台沙发上摆满卡通玩偶,在黄绿相间的油菜花田中品尝手冲咖啡,远方天柱山的蜿蜒轮廓清晰可见……位于安庆市潜山市痘姆乡鞔鼓村的南北咖啡店,是十里八乡居民都知道的网红店。 “一杯城市的‘潮流单品 ...
“真没想到,冬天也能吃到香椿芽!”今年春节,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中店镇杨公庙村,乡亲们共同见证了一桩新鲜事儿——村里大棚种植的香椿上市了,在周边市场甚是走俏,零售价高达90元每斤。截至目前,已销售10 ...
大皖新闻讯作为安徽省最大的盆栽蔬果生产示范基地,安徽芸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日可产销盆菜达6000盆;安徽菜大师农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带动就业创业人员超12600人,带动村集体及合作社等生产主体超 ...
随着春节和冬奥会临近,镶嵌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及冰雪元素的巨型中国结亮相北京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中心布置的“精彩冬奥”主题花坛,顶高17米,以中国结为主景,花坛底部直径38.6米,为五环环绕在 ...
江南的青团软糯,艾香裹着豆沙的甜,是春天的信笺;闽粤的润饼薄透,卷着脆笋与海味,一口咬下满嘴鲜;水乡的酱烧螺蛳,嘬出江湖春水的野趣。这些“老味道”是时令的馈赠,更是代代相传的手艺。见习记者 潘晓文 记 ...